可跨鏈 Token 框架對比

來源:登鏈社區

介紹

發行代幣曾經很簡單:你只需在以太坊上部署它,那裏的所有活動都在進行——用戶、交易者、資本和流動性。如今,形勢復雜得多。流動性分散在比特幣、以太坊、L2、Solana 和其他鏈上。那么,你應該在何處發行代幣?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是,如果你不必只選擇一條鏈呢?想象一下一個可以在所有地方使用的代幣,能夠在整個加密經濟中無縫流動。

得益於互操作性協議 (即橋),現在可以發行涵蓋多個鏈的統一市場代幣。這創造了沒有邊界的全球流動性,使代幣發行者的操作更爲簡化:更多的流動性、更大的採用率和更強的網絡效應——而不必擔心分裂的問題。基本上,這就像擁有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都能使用的銀行账戶,集成在所有的 DeFi 生態系統中。

在本文中,我們將比較不同互操作性協議提供的主要Token(代幣)框架。目標是評估它們的獨特特性、優缺點,以幫助團隊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來發行原生多鏈代幣。

我們將探討以下框架:

  • Axelar 的跨鏈代幣服務 (ITS)

  • Wormhole 的原生代幣轉移 (NTT)

  • LayerZero 的全鏈可替代代幣 (OFT)

  • Hyperlane 的 Warp Token

  • xERC20 (EIP 7281:主權橋接代幣)

讓我們深入了解。

代幣框架的工作原理

代幣框架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工作,這取決於你是在將現有代幣轉爲多鏈,還是從一开始就啓動一個原生多鏈代幣。

銷鑄法:用於原生多鏈代幣

當代幣從第一天起就在多個鏈上原生發行時,其供應量分布在這些鏈上。當代幣在鏈之間移動時,它們會在源鏈上被銷毀,並在目標鏈上被鑄造,從而確保總供應量保持不變。

可以將其視爲一種記账系統(正如許多互操作團隊所解釋的那樣)。以下是一個示例:考慮代幣 X,其總供應量爲 1000 個代幣,基於需求在五條鏈上分布:

  • 鏈 A:400 個代幣

  • 鏈 B:200 個代幣

  • 鏈 C:200 個代幣

  • 鏈 D:100 個代幣

  • 鏈 E:100 個代幣

如果用戶將 50 個代幣從鏈 E 轉移到鏈 A,那么這些代幣將在鏈 E 上被銷毀,並在鏈 A 上被鑄造。更新後的分布將是:

  • 鏈 A:450 個代幣

  • 鏈 B:200 個代幣

  • 鏈 C:200 個代幣

  • 鏈 D:100 個代幣

  • 鏈 E:50 個代幣

該過程確保總供應量仍爲 1000 個代幣,實現鏈之間的無滑點轉移。

鎖鑄法:用於現有代幣

對於已經存在的、最初在單條鏈上部署的代幣,過程略有不同。整個供應量存在於一條鏈上,當轉移到另一條鏈時,一部分供應量會被鎖定在源鏈的智能合約中,而等量的代幣會在目標鏈上被鑄造。

這種方法類似於包裝代幣的運作方式。鎖定在鏈 A 上的代幣可以在鏈 B 上鑄造一個包裝版本。然而,現在這些代幣也可以使用銷鑄法從鏈 B 移動到鏈 C,而無需在多個鏈上被鎖定。原始供應量仍保留在鏈 A,確保鏈之間的轉移僅涉及驗證銷毀的代幣與鑄造的代幣是否匹配。

爲什么代幣框架很重要

以下是代幣在跨越多個鏈的統一市場中可交易的原因,這對團隊的好處:

  • 流動性——單一市場吸引更多交易者,提高流動性。

  • 品牌知名度——代幣在各種 DeFi 生態系統中變得可訪問,增加需求和品牌認知。

  • 簡單性——代幣管理變得更容易,減少復雜性。

  • 冗余——如果一條鏈失敗,代幣仍可以在其他鏈上操作,提供安全保障。

  • 市場拓展——代幣可以更快地在各鏈之間部署,促進採用。此外,相互關聯的生態系統意味着在 DeFi 領域有更多的實驗空間。

  • 網絡效應——與其他項目的合作增加了採用和價值。

考慮一下 Circle 的跨鏈轉移協議 (CCTP)。通過推出 CCTP,Circle 使 USDC 能夠在支持的鏈上無縫交易,解決了關鍵問題:

  • 沒有碎片化流動性——之前,你在每條鏈上都有不同版本的 USDC,導致效率低下。現在,USDC 在所有鏈上都是相同的。

  • 市場拓展——在多個鏈上部署 USDC 使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用戶和市場。

  • 資本效率——用戶可以在不需要流動性池或包裝的情況下橋接大量 USDC。

  • 最低費用——轉移費用僅限於 gas 費用。

  • 無滑點——轉移直接,消除了滑點風險。

Circle 爲 USDC 提供的獨特功能集是因爲他們自建的橋接協議 CCTP,這是大多數項目所沒有的奢侈品。這就是由互操作性協議維護的代幣框架發揮作用的地方。這些框架提供了類似於 CCTP 爲 USDC 提供的解決方案,但適用於任何代幣。通過這些框架發行代幣,項目可以在多個支持的鏈之間創建統一市場,便於使用燒/鎖定和鑄造機制進行簡單轉移。

比較代幣框架

現在我們了解了代幣框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好處,讓我們比較團隊在市場上尋求發行代幣時可用的各種解決方案。

安全性

以下是表中涵蓋的關鍵安全性方面的解釋:

1.驗證機制

驗證機制是跨鏈轉移驗證的核心。它指的是消息是如何被驗證的,以及每個框架提供的驗證機制的設置類型——無論是單一選項、多個選項的模塊化系統,還是與任何橋兼容的靈活設計——允許代幣發行者根據其安全要求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盡管自定義驗證機制提供了好處,但默認配置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 。因此,專注於默認驗證方案的安全性是重要的。建議團隊在默認設置上使用額外的驗證方案,以增強他們的安全設置。

在活躍性方面,依賴多個驗證機制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一方面,故障容忍度提高:如果一個服務提供商出現停機,其他服務可以確保持續運行,從而增強系統的可靠性。然而,這也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每增加一個機制就引入了一個潛在的故障點,提高了操作中斷的風險。

2. 驗證的靈活性

突出每個框架在定制其驗證機制方面的靈活性——具體而言,代幣發行者是否可以從各種選項中選擇,或者僅限於默認設置。

3. 顯著的預構建驗證機制

預構建機制是代幣發行者可以用於消息驗證的現成驗證機制,簡化了部署過程。具有更廣泛可靠的預構建選項的框架通常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雖然一些框架提供的驗證機制比其他框架更多,但評估它們時至關重要的是要基於它們的安全範圍進行評估,這個範圍可以從單個驗證者到全面的驗證者集合。

例如,OFT 提供單個驗證者的 DVN 選項,以及像 CCIP 或 Axelar 這樣的更強大選擇,它們使用完整的驗證者集合。同樣,Warp Token 提供諸如 Multisig ISM 這樣的 ISM,其中包括由 Hyperlane 社區管理的驗證者,同時還有像 Aggregation ISM 的選項,允許團隊結合來自多個 ISM 的安全性。

此外,許多這些驗證機制可能還沒有得到廣泛採用或在現實場景中經過徹底測試。因此,團隊應仔細評估可用驗證機制的質量,並選擇與其所需安全級別相符的機制。我們強烈建議利用可用選項構建一個安全且可靠的代幣驗證設置。在將來的研究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每個代幣框架提供的不同驗證機制的安全特性。

4. 默認驗證機制

指框架是否提供默認的驗證機制。這很重要,因爲大多數團隊通常因便利而選擇默認選項。如果代幣發行者打算選擇默認選項,評估其安全性至關重要,同時還應考慮利用提供的可定制功能來增強設置的安全性。

5. 應用程序在驗證中的參與

突出團隊是否有機會參與驗證過程,增加額外的安全層,或使其能夠控制自己的安全。這很重要,因爲這使團隊能夠通過將自己的驗證設置與現有機制結合來增強安全性。這樣,如果其他驗證方法失敗,他們可以依靠自己的保障措施來防止潛在問題。

例如,團隊如 Stargate、Tapioca、BitGo、Cluster 和 Abracadabra 在 LayerZero 上運行自己的 DVN,展示了其他團隊如何利用可用的定制功能。

盡管需要額外的努力,但更多團隊應該利用這一額外的安全層。當有效實施時,該功能可以在關鍵故障期間防止重大問題。

6. 抗審查性

定義消息是否以及如何可能被審查,這可能會禁用應用程序並導致團隊的活躍性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應用程序被審查,它們仍可以在同一框架內切換到不同的驗證機制或中繼器。然而,這需要額外的努力,並可能不是短期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案。

7. 开源性

开源代碼庫使开發者能夠審計框架的安全特性和整體設置,確保對所執行代碼的透明性。

費用

該表比較了多個代幣框架的費用結構,重點關注每個框架如何處理協議操作、消息傳遞和任何附加費用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框架允許在應用層添加自定義的應用特定費用。此外,所有框架中的驗證和傳輸過程中也會產生相關費用,包括支付給中繼器、傳輸設備或類似實體的費用。

目前,大多數費用與消息驗證和中繼相關。如前所述,所有代幣框架都提供使用多種機制驗證消息的選項。雖然每增加一個驗證機制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但也增加了用戶的費用和成本。

1. 協議費用

這是指每個框架針對執行轉账或其他操作收取的協議級費用。

DAO 治理的費用开關的存在意味着代幣發行者可能需要向代幣框架背後的互操作性協議(例如,OFT 的 LayerZero 或 Warp Token 的 Hyperlane)支付額外費用。這引入了對 DAO 治理的依賴,因爲對費用开關的任何更改都會直接影響通過這些框架發行的代幣,使它們受到 DAO 對費用結構的決策影響。

智能合約

該表突出每個框架智能合約的關鍵屬性,強調其靈活性、安全性和可定制性方面的不同程度,着重於部署歷史、安全審核、提供的賞金以及用於細粒度控制的顯著定制。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框架允許應用設置速率限制和黑名單,這是關鍵的安全特性,當有效使用時,可以防止重大財務損失 。此外,每個框架在智能合約部署中提供了靈活性,可以根據應用的具體需求將其部署爲不可變或可升級。

1. 部署時間

此字段顯示每個框架的智能合約部署的時間。這提供了框架運營時長的洞見。

2. 審核

審核數量是安全的重要衡量標准。審核驗證框架智能合約的完整性,識別可能危及系統的漏洞或問題。

3. 賞金

賞金反映框架提供的財務激勵,以鼓勵外部安全研究人員發現和報告漏洞。

4. 細粒度控制的顯著特徵

智能合約框架允許應用根據其具體需求實現各種可定制的安全特性。此字段突出每個框架提供的幾個關鍵安全特性,以確保安全性。

採用與擴展

每個框架帶來了獨特的特性,並且根據其技術重點、集成和安全保證的不同,开發人員、協議和平台的參與程度各不相同。

1. 核心貢獻者

此部分凸顯了積極參與構建和維護每個框架的各個團隊。多樣化的貢獻者,不僅限於原始开發團隊,是幾個因素的積極指標:(1)對框架的更廣泛需求;(2)框架的可訪問性和易用性,無論是以無權限形式還是通過一般合作。

2. 採用情況

採用情況反映了每個框架的使用和吸引力水平,通過已部署的代幣數量和總安全價值來衡量。它提供了關於該框架被开發者和協議廣泛接受程度以及在保護資產方面的可靠性的洞察。

3. 著名團隊

本節重點介紹了採用每個框架的頂級團隊和協議,反映了它們在行業中的信任和整體吸引力。

4. 虛擬機覆蓋範圍

虛擬機覆蓋範圍是指每個框架支持的虛擬機的範圍。更多的虛擬機提供了在不同區塊鏈環境中更多的靈活性和兼容性。這爲應用程序和代幣發行者提供了更多可接觸的多樣化社區。

5. 部署的鏈

此字段反映了每個框架部署的鏈的數量,即每個應用程序或代幣發行者如果決定使用特定框架,可以支持的鏈的數量。這與應用程序可以接觸的市場和 DeFi 生態系統的數量直接相關。更高的鏈部署意味着更廣泛的流動性訪問。

此外,盡管在不同鏈之間無權限擴展框架的能力具有巨大潛力,但如果开發者需要自己構建和維護關鍵基礎設施,這也可能是一項挑战。對於一些團隊來說,例如尋求爲新鏈建立橋接支持的團隊,這項努力可能是值得的。但是對於僅希望將其他鏈納入其代幣覆蓋範圍的代幣發行者來說,這可能會顯得過於復雜和資源密集。

6. 獨特差異化因素

每個框架都有獨特的差異化因素,通常體現在特殊功能、工具或集成方面,使其與其他框架不同。這些差異化因素通常吸引尋求特定功能或易用性,或簡單地希望爲其代幣提供更廣泛分發的开發者和協議。

开發者體驗

免責聲明:本節反映了來自 @SlavaOnChain (LI.FI 的 DevRel 負責人) 的見解以及與熟悉各種框架的开發者的討論。开發者的體驗可能會因背景和用例而有所不同。

1. 集成的簡易性

指根據首次體驗在沒有團隊支持的情況下使用此框架部署代幣的簡單程度。

2. 文檔

評估框架的指南、示例和參考資料在支持开發者理解和使用該平台方面的有效性。

3. 开發者工具

考慮使使用框架構建、測試和部署代幣變得更容易的庫、SDK 和實用工具集。

關鍵要點

A. 互操作性趨勢

1. 可定制性和驗證機制 — 所有框架在驗證機制上都提供可定制性,標志着互操作協議中的新趨勢。關於 wstETH 的 Lido DAO 治理論壇的討論是一個重要時刻,突顯了對此功能的需求。

2. 安全實踐 — 率限制、白名單/黑名單等特性,以及允許代幣發行者通過自定義策略和角色參與消息驗證和安全設置,已成爲框架中的標准實踐,表明互操作領域的安全性在向積極方向發展。

3. 超越默認設置的採納挑战 — 盡管自定義驗證機制是有益的,但超越默認設置的採用仍然較低,需要更好的關於安全選項的教育。確保默認驗證方案高度安全至關重要,因爲它們是最常用的。

4. 驗證機制 — Axelar 的驗證者集和 Wormhole 的 Guardian 網絡是廣泛採用的驗證機制,提供給多個框架。

B. 領先的代幣框架

1. LayerZero 的 OFT — 在已部署的代幣和總安全價值方面領先。它們是 2022 年首次推出 OFT (V1) 代幣框架的,並且已經繼續鞏固他們的地位,最近主要資產如 WBTC 則採納了 OFT 框架。它們還爲大多數鏈提供廣泛的支持和全面的开發者資源。

2. Hyperlane 的 Warp Token — 團隊強烈關注使該框架和开發者工具對無權限操作友好。這通過外部團隊構建和維護的多個虛擬機實現得到了體現,展示了在無權限的方式下與框架合作的簡便性。

3. Wormhole 的 NTT — 在跨鏈中迅速獲得了高價值代幣的採用,並在設計中提供了一些獨特的特性,如沒有協議級別的費用开關。它是希望將代幣擴展到 Solana 或將 Solana 代幣擴展到 EVM 生態系統的團隊的熱門選擇。

4. Axelar 的 ITS — 擁有超過 $400M 的 TVL,Axelar 在前 25 名 PoS 鏈中排名。ITS 框架是一個關鍵增長驅動力,爲 TVL 和通過 Axelar 網絡發送的消息量做出了貢獻。

5. xERC20 框架 — 唯一的完全橋接無關框架,不像其它更像產品的框架。許多沒有自己框架的互操作協議鼓勵團隊使用 xERC20 來部署代幣,並且一些提供了預構建的集成模板。

6. 費用結構差異 — xERC20 和 NTT 是兩個沒有協議級別費用开關的框架。

結束思考

代幣框架正在上升,它們可能會改變多鏈世界中價值流動的一切。目前,在鏈之間轉移資產通常需要流動性池或 求解者,但是代幣框架消除了這些需求。相反,資產可以通過互操作協議直接在所需鏈上鑄造。

實際上,代幣框架可能是包裝資產的終結者。流動性不再需要在鏈之間分散。你可以在任何鏈上鑄造可替代資產,並且它們可以在鏈間交易,僅需支付 gas 費用。我們已經开始看到這種轉變的跡象。Circle 推出了 CCTP,以繞過 USDC 的包裝代幣問題,許多大團隊和高價值代幣現在正在採納代幣框架。這是事情加速的一個跡象。

然而,對於第三方傳染風險的有效關注是合理的 — 如果互操作協議失敗,它們可能會影響所有基於它們構建的項目。盡管存在這些風險,採用情況仍在增長。

另一種觀點:在一個鏈抽象的未來,代幣框架可能不再重要,因爲求解者將用戶原生代幣在後台交換。而盡管這有其真實性 — 用戶不需要考慮代幣 — 但卻忽視了一個關鍵角度。求解者本身呢?對於他們來說,代幣框架可能非常有用。它們解決了庫存和再平衡的煩惱,因爲它們不需要流動性在鏈間移動。這就是求解者們喜歡使用 CCTP 來移動 USDC 的原因 — 價格便宜、高效,非常適合跨鏈再平衡。

這一切如何形勢仍然有待觀察。也許我們只需要代幣框架用於少數邊緣鏈,或者它們將成爲加密中部署代幣的標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是,互操作框架的採用正在增長,競爭也在加劇。增長的煩惱是什么?碎片化。競爭框架將分散資產和流動性,我們不會看到一刀切的解決方案。激勵機制只是不允許這樣。

這讓我們想到解決流動性碎片化的另一種方案:聚合。這就是像 LI.FI 的參與者發揮作用的地方。通過整合多個代幣框架並爲應用和用戶抽象化復雜性,我們的 API 實現了無縫代幣交換,無論其機制是基於池、基於意圖,還是鎖定/銷毀和鑄造。唯一重要的是以最佳價格獲得所需的代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可跨鏈 Token 框架對比

地址:https://www.fastusing.com/article/51621.html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