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白酒上市公司,1490億存貨,白酒爲什么賣不動了?
消費降級的浪潮不可避免波及到白酒,但和其他商品選擇出海不同的是,受限於各個國家的酒文化,白酒出海太難,但不出海,則更難。
曾經,白酒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但隨着消費降級的趨勢不斷擴大,在新冠病毒後期消費復蘇不及預期之際,國內白酒也开始賣不動了。
數據顯示,過去白酒有高達99.8%都是內銷,但現在國內已經开始賣不動白酒了,酒企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庫存壓力。
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在2023年一共積壓了1490億存貨,去年一年,A股半導體、晶片股在股市均上漲接近10%,但白酒板塊下跌超過17%。
面對國內需求放緩,不少企業已經开始將目光轉向海外。但不同於其他商品,不同國家的酒文化差異懸殊且巨大,要想說服海外人喝白酒,依然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
比起白酒出海更重要的,可能還是提高白酒內需消費市場,但問題在於,白酒爲什么會賣不動?
以高端酒爲例,很多人都說喝高端白酒的人,幾乎從來不會自己买。這句話的潛台詞是,高端白酒市場,是和宏觀整體經濟密切相關的。
而另一層背景則是,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從來就不是一個必需消費品市場。
過去經濟好,飯局也多,喫飯就會喝酒。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背後都離不开飯局,飯局就是酒局,應酬越多,白酒市場自然也就越好。
但現在,隨着疫情後宏觀經濟陷入通縮,國內白酒產業正在進入幾年來最難熬的嚴冬。
白酒爲什么賣不動?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在這個變化當中,中產群體起到的作用無疑是最大的,這加劇了中高檔白酒市場的萎縮。
盡管最富有的群體可能這幾年沒什么變化,但他們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再富有,再能喝酒,一天最多一箱白酒,這還不算身體能不能承受,而白酒市場萎縮的背後,事實上不是高端消費者減少了,而是中產群體出現了萎縮。
中產,在任何國家,都是消費市場中承前啓後的重要群體。過去他們受益於房地產的增值、股票的增值,時代的風口,但現在隨着這些東西的回落,中產的財富,毫無疑問也在縮水。
白酒消費的偏好變化,背後減少的就是中產的消費習慣。
面對白酒的消費困局,酒企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也就是“走出去”。
今年11月初在港舉辦的美酒展,國內白酒及各地烈酒的參展商數目明顯增長,內地參展規模較上屆也上升了六成。
酒企外銷是藍海,早在今年1月,酒業總商會創會會長就連同業界代表共同召开記者會,期望減烈酒稅,幫助國內白酒出海。
出海的難度有目共睹,但不出海的代價卻異常慘烈。從2023年下半年开始,茅台鎮的酒類銷售公司就开始大規模倒閉。
而出海,也許不是唯一的辦法,但確是能夠嘗試去做的事情之中,爲數不多的。
事實上,這也不是我國白酒第一次出海了。
我國白酒第一次出海,是爲了打亮招牌,也就是今天我們經常聽到的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當時以貴州茅台、衡水老白幹等國內白酒爲代表,首次登上國際舞台。
第二次出海,則是乘着大環境的機遇出去。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部分國內龍頭白酒品牌就开始借勢出海,以茅台爲例,它1993年就在港成立了貿易公司,2004年开設第一間專賣店,隨後五糧液、瀘州老窖也先後在港設立海外營銷中心。
此後,我國經濟一路高速增長,連帶着市場對高端白酒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國內酒企此刻忙着滿足國內需求,自然也就沒那么關注海外市場。
而白酒的第三次出海,就發生在2023年的下半年。
彼時,宏觀經濟從高速增長开始放緩,國內也從增量市場轉化爲存量市場,更重要的是,隨着老齡化時代的大幕拉开,老人走的越來越多,變老的人也越來越多,白酒賴以爲生的中老年市場,事實上也面臨着萎縮。
過去國內白酒企業很少看重出海生意,原因之一就是國內市場龐大。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我國白酒累計出口約1500萬公升,看起來很多,但這僅僅只佔我國白酒總產量的0.2%。
且在這1500萬公升中,茅台一家就佔了七成以上。
過去二十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二十年,也是白酒需求猛漲的二十年,需求不斷增長,也推動者酒企不斷擡高白酒產量。
2016年,是國內白酒產量最高的一年,當年茅台總營收達388億,海外收益則僅佔5.13%。
現在隨着國內的消費降級,飯局沒了、投資局沒了,連帶着喝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的場合,自然也越來越少了。
喝酒這件事是剛需,但喝高檔白酒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剛需。
原來喝三四百的,現在改喝一兩百,之前喝一兩百的,現在就喝幾十元的白酒,而之前喝幾十元白酒的,現在幹脆直接喝散酒。
喝白酒的人可能沒有變,但喝白酒的價格則开始層層遞減。
當酒類市場开始飽和,甚至是萎縮的時候,酒企就和車企一樣,不得不在存量市場中競爭機會,淘汰的企業,自然也會更多。
白酒出海的流程主要分爲三個步驟,出口之前,白酒企業要先取得一系列出口合規,然後在進口國取得產品認證和進口許可。最後,酒企還要做好清關和報關程序,才能夠正式出口到目的地。
不同規模的酒企也有不同的做法。茅台、五糧液這樣的大企業,在港都設有貿易公司,有人手有倉庫,可以自行處理法規關稅手續,再分銷出售。
而對中小酒企而言,他們要想出海,就必須依賴當地經銷商幫忙。
中小酒企過去專耕國內市場,很少設立外貿經理,在面對出海的時候,自然也就更依賴在香港立足發展。
白酒出海,受衆也基本上都是華人,美國的華人、英國的華人、乃至日本的華人,加上各地消費飲食文化的變遷,這也注定了白酒出海難度要大得多。
哪怕是在香港,這樣遍布國人的地方,喝白酒的受衆也很少。根據香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在有飲酒習慣的147萬名受訪者中,只有1.6%的人喝國內白酒,即147萬人中只有不到2.4萬人喝白酒。
而喝烈酒的受訪者則有11.4%,接近17萬人。
換言之,哪怕是在港這樣的市場裏,白酒的相對受衆也依然很小,也就是十幾萬人。
白酒出海,最難的還是飲食習慣。哪怕是在內地,喝白酒也幾乎要搭配中餐,滷味涼菜等等,這也意味着,白酒作爲一種烈性酒,無法和威士忌這類的酒“單喝”媲美,必須要有下酒菜。
這也是白酒出海最難的一點。
酒企出海難,國內則面臨着過剩飽和的風險,這也注定了酒企能夠做的其實並不多。
它們要么選擇出海,要么選擇降價。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0家白酒上市公司,1490億存貨,白酒爲什么賣不動了?
地址:https://www.fastusing.com/article/51470.html